娄底书法家廖吉林50年坚守:传统根上长“新” 共创盛世楷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娄底书画院书法院院长廖吉林)
(廖吉林在其翰香阁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书尊楷法—廖吉林书法展”将于2020年1月1日至5日在北京展出)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刘建安)在娄底,有一位多年潜心创作、默默耕耘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娄底书画院书法院院长廖吉林。57岁的廖吉林一直专心研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他认为书法要深入传统的根基,写进老百姓的心里,书法才能长出新的、有生命力。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和书法结缘已经好几十年了。”提及书法经历,廖吉林和记者聊起了他和书法的缘分。廖吉林出生在涟源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他3岁的时候,有一天,廖吉林听到父母在聊王羲之的字,父亲感慨那是“仙”字,现在没人写得出了。由此,在他心里埋下了要写好字的种子。
上小学时,廖吉林就特别喜欢上写字课,由于条件有限,买不到字帖,他就一点点自己练。那个时候,廖吉林每周都要去看一位廖老先生的大队黑板报,黑板报每隔一周更新,廖老先生一笔一划用毛笔写好黑板报,这些在旁人认为很普通的笔法,廖吉林却看得如痴如醉。这点点滴滴的积累,让还是小学生的廖吉林,在公社中学举行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得了写字第一名。
1981年,等待分配工作的廖吉林,在娄底老火车附近的新华书店买到了他的第一本字帖。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临摹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众多字帖、碑帖,积累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廖吉林在介绍书法写作)
“本以为会得到赞扬,没想到说我写的字呆板,没有了方向和灵性。”廖吉林告诉记者,在他练了多年的字之后,父亲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于是我又老老实实的从传统中学,立足颜体,用心去学、去融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廖吉林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书法大展,书法论文及书学随笔曾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等国家级核心期刊。更令他激动的事是,“书尊楷法—廖吉林书法展”将于2020年1月1日至5日在北京市的中国政协文史馆展出。
“空灵静逸中不失庙堂之气,古雅散淡中似有禅意度人,语言好有个性。”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彭利铭对廖吉林的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楷书厚重宽博,结构自然,笔法丰富。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书协第六届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评价廖吉林的书法实践是有高度的,以颜书为本,博采众长,楷书和行书都已初具自家风范。
面对众多的赞扬,廖吉林谦虚地说道,这是大家对他的鼓励和抬爱,让他对书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书法只有坚守传统,坚持为人民服务,把字写进老百姓的心里,让老百姓看得懂,书法才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廖吉林简介
廖吉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政协常委,娄底市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中心主任,娄底书画院院长,《今日书画》杂志主编。
书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书法大展,书法论文及书学随笔曾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等国家级核心期刊或《艺术中国》等专业刊物,出版有《书尊楷法——廖吉林书法作品集》、《书行雅道》等个人书法专集。
廖吉林书法作品赏析
(廖吉林的书法作品)
(廖吉林的书法作品)
(廖吉林的书法作品)
网友评论